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明确‘奥数’本身的意义,它不适合大部分学习;其次,要逐步取消各类名目繁杂的奥数竞赛。
最后,要明确禁止奥数成绩和升学挂钩,斩断根源。”
刘教授终于讲到了他的核心观点。
“这一来,竞争就不存在了吗?”
裴之还是问。
“同学,你可以持有你的观点,但在台上和我钻牛角尖没意义?”
“我确实还不太能够理解,对普通家长来说,在采取您说的‘奥数和升学脱钩’的举措后,他们要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孩子,送进更好的学校?”
他最后问道。
伴随这个问题的提出,会场陷入寂静。
老师们对它的答案再清楚不过,而学生们仿佛也能触摸到问题的核心。
对小学生和初中来说,孩子想上好学校,意味着父母必须有一套昂贵的学区房或者过硬的社会人际关系。
而对于高中来,重点高中的名额早就被来自重点中学的孩子占满,普通初中考取考重点高中的学生非凤毛麟角。
斩断孩子们的升学捷径,也在很大程度上,让普通家庭,无路可走。
不知怎么,林朝夕想到自己。
芝士世界的她曾经是个孤儿,念的是红星小学,最后通过晋杯赛保送名额,才最终进入安宁实验初中学习。
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呢?
中·林朝夕大概会进红星中学,未来道路也几乎清晰可见。
她不清楚,裴之在说这段话时是否想到了她,但很可能不止是她,还有他身边那么多的朋友,他们都是这么一路走来。
台上的的少年人握着话筒,卫衣袖口拉上了一些,露出里面的灰色毛衣和格纹衬衣,更上一些,是他光洁的手腕,他缓缓开口:“学校只想挑5的聪明学生,却意外导致全社会的奥数热潮。
但无论是您论文中描述的社会现象还是您刚才的回答,都似乎在说,有‘95’普通学生和家庭,在为5的微小希望做着巨大的努力。
他们或许是被迫,也可能是主动,这都不重要,您觉得这是疲劳和负担,我认为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。”
裴之微微欠身,他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提问,只有这么一段简短的观点陈述。
这段话如果由善于演讲者说来,肯定慷慨激昂,可无论是裴之的表情还是音质,都很从容不迫。
甚至整个礼堂,都因为他的平静,而显得格外安宁平和。
没有人说话。
裴之看向身边的教授,最后说道:“我的老师曾经说过,在真正的数学难题面前,每个人都是穿开裆裤的孩子。
奥数可能适合5的人学,也可能适合10的人学习,它可能有趣也或许枯燥无论。
但无论极具天赋的学生,还是愿意付出极大努力的学生,都理应得到更多机会。
这是最大的公平,也我们最大的分歧所在。”
他说完这段话,将话筒交换工作人员,也就自然而然下台。
却仿佛走在蓝天下和青草间,有徐徐的清风,和山间的松,带着少年人的正直和锐气。
这才是裴之。
从小到大,一如既往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